教師資格
網站導航
手機APP

手機Web端瀏覽
1、直接輸入 wap.zgjsks.com
2、掃描二維碼訪問
網站導航
手機APP
手機Web端瀏覽
1、直接輸入 wap.zgjsks.com
2、掃描二維碼訪問
您現在的位置:中公教師網 > 國家教師資格證考試 > 教育綜合知識與能力 > 教育知識與能力 >
來源:中公教師資格考試網 時間:2022-04-18 14:53:12
晏陽初和梁漱溟異同
在教師資格考試中,晏陽初和梁漱溟的教育思想屬于客觀題考點,主要以單、多、判的形式進行備考。
一、人物簡介
晏陽初
晏陽初(1890年10月26日—1990年1月17日),別名晏遇春,四川巴中人,中國平民教育家和鄉村建設家,被譽為“世界平民教育運動之父”。其代表作包括《平民教育的真義》、《農村運動的使命》。
梁漱溟出生于1893年,逝世于1988年,是中國當代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思想家,有“中國最后一個儒家”之稱。其代表作有《東西文化及其哲學》、《做人與讀書》、《中國文化要義》等。
二、共同點
晏陽初和梁漱溟都具有愛國主義精神,屬于教育救國論者,希望通過教育改變中國命運,重視教育的社會發展功能。其次,中國是以農業立國的國家,農村是中國社會的基礎,因此晏陽初和梁漱溟都致力于農村教育建設,他們都是我國鄉村教育運動的代表人物,為改變中國農民的教育現狀做出了杰出貢獻。
三、不同點
一、稱號不同:晏陽初自1920年代開始致力于平民教育七十余年,被譽為“世界平民教育運動之父”,與陶行知先生并稱“南陶北晏”,梁漱溟在教育領域并沒有典型的稱號。
二、對中國問題的看法不同:晏陽初認為中國的大患是四大問題,即民眾的“愚”、“窮”、“弱”、“私”。所謂“愚”,是指那時中國最大多數的人民不但缺乏知識,甚至目不識丁,他們普遍認為讀書只是“讀書人”的事,與普通老百姓無關,他們中80%以上都是文盲。所謂“貧”,是指中國最大多數人民的生活貧困,不少人是在生與死的夾縫里掙扎。所謂“弱”,是指中國最大多數人民是無庸諱辯的“東亞病夫”,人民的生死存亡只得付之天命,所謂科學治療、公共衛生根本談不上。所謂“私”,是指中國最大多數人民不能團結,不能合作,缺乏道德陶冶和公民常識,可說是“一盤散沙”。這幾個缺點不治,就根本談不上鄉村建設,廣大民眾只會受貪官污吏、土豪劣紳的壓迫和剝削。而梁漱溟的看法和晏陽初不同,他認為“愚窮弱私”只是表面問題,中國落后的根源在于文化失衡,他認為儒家文化是中國文化的根,要立足于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發展中國教育。
三、解決方式不同:
晏陽初主張通過辦平民學校教農民識字、再實施生計、文藝、衛生和公民四大教育解決四大問題;而梁漱溟提倡鄉村建設,從宏觀角度提出一套“改造舊中國,建設新中國”的總體設想,主張全盤改造中國的教育制度。
四、理論基礎不同:晏陽初的理論基礎是現代民族政治觀,梁漱溟的理論基礎是新儒學政治觀,他認為中國古人在世界文化上最大的貢獻就是儒學。
搜索
微信:中公教師考試
中公教師官方微信
微信:中公教師資格考試
共享信息全面備考
中公教師題庫
隨時隨在線做題
視頻號:中公教師考試+
碎片時間也能學習
本欄目為您提供晏陽初和梁漱溟異同_中公教師網 ,更多晏陽初和梁漱溟異同_中公教師網相關內容,請關注中公教師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