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招聘
網站導航
手機APP

手機Web端瀏覽
1、直接輸入 wap.zgjsks.com
2、掃描二維碼訪問
網站導航
手機APP
手機Web端瀏覽
1、直接輸入 wap.zgjsks.com
2、掃描二維碼訪問
您現在的位置:中公教師網 > 中國教師招聘考試 > 教育公共基礎知識 > 教育心理學 >
來源:中公教師招聘考試網 時間:2022-05-10 09:05:21
在教師招聘考試中,普通心理學中的社會心理這一部分,在近幾年考題中出現考題的頻率開始上升,尤其注重對知識點的理解。在社會心理中,關于群體對個人的影響這部分很容易出現考題,也容易出現混淆,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些知識點之間的區別。
一、知識梳理
(一)社會助長與社會抑制
社會助長或社會促進,是指他人在場,可以促進個人活動效率的提高。例如男孩打籃球時有拉拉隊分數會變更高;馬拉松跑步時成績極高;比賽時有觀眾,得分高于平時練。與社會助長相反,如果別人在場或與別人一起活動,造成了活動效率或行為效率的下降,就稱為社會干擾或社會抑制。例如監考老師站在考生身邊,影響考生發揮。但無論社會助長或社會抑制,周圍群體與行為主體之間都是非合作關系,影響到的都是行為主體。
還有兩種相似的心理——結伴效應與觀眾效應。個人的活動由于有他人參加導致的效率變化稱為結伴效應,這種情況是周圍人與行為主體共同參與行為,而個人的活動由于他人在場旁觀導致的效率變化稱為觀眾效應。
(二)社會惰化
與社會抑制相區別的是社會惰化,社會惰化是指許多人在一起工作,會降低個人活動積極性的現象。即群體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時,個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單獨完成時偏少的現象。
與社會干擾(社會抑制)不同的是,社會惰化作用往往發生在那些為一個共同目標而合作,但個人的成績不能單獨計算的情況下;而社會干擾則關注他人在場對個體行為的影響,即使和別人一起工作,也并非做同一件事兒,而是個人完成自己的工作。例如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當人數增多,會導致責任的分散,即分工不明確,互相推卸任務。
因為社會惰化不利于群體工作,具有消極意義,所以在平時的工作生活中應減少社會惰化的出現。具體可以有以下途徑:
第一,讓每個人的努力和成果都得到容易的區分工作效率。;
第二,提高群體成員對任務完成的責任心;
第三,提高任務的重要性和價值;
第四,讓個體看到他的貢獻是唯一、不可為他人所替代的。
此外,控制群體規模,增加工作任務的挑戰性,提升群體的凝聚力等,都能有效減少社會惰化,提高群體工作效率。
(三)去個體化(去個性化)
與社會墮化相區別的另一種更為消極的現象,是去個體化,也叫去個性化,指群眾中的個人,有時會失去對自己行為的責任感,而覺得責任該由大家負,即法不責眾,從而使自我控制系統的作用減弱或消失,一旦個體的控制系統減弱,暴力與反道德行為就可能出現。社會學家津巴度(1970)把群眾中的上述現象稱為去個體化。與社會惰化相似,都是個體在群體中責任感的降低,而區別在于,去個性化的行為會更加消極,屬于暴力與反道德行為,而這種行為在平時獨自一人時不會表現出來。
(四)社會標準化傾向
社會標準化傾向最早由謝里夫發現。
社會標準化傾向是指多數人在一個群體中進行共同學習或工作往往在完成速度和質量上有漸趨一致的傾向,這個傾向稱之為社會標準化傾向。例如一群人吃飯,快的會吃慢點,吃得慢的會吃快點。
(五)從眾與服從
從眾是指群體成員在真實的或想象的群體壓力下其行為或信念上的改變,及其伴隨的行為方式。謝里夫(1935)利用知覺錯覺中的游動現象對從眾現象作了研究。
為什么會出現從眾現象呢?影響因素有以下幾點:
第一:個體的特點。首先是年齡和性別。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從眾,兒童比大人更容易從眾;其次是知識經驗;最后是個性特征。
第二:群體因素。首先是群體的一致性強弱;其次是群體的權威性高低。
第三:刺激物的因素。首先是刺激物的清晰性(刺激物越模糊越容易從眾,比如看熱鬧);其次是刺激物的內容,是對個人生活或心理體驗有利的。例如大媽排隊買雞蛋,年輕人排隊買蘋果手機
服從是個人按照社會要求、群體規范或他人的意志而做出相應行為的社會現象。服從與從眾有著本質不同。從眾情況下個體是自愿的,服從情況下個體是不自愿的,是應別人要求去行動的。
而影響服從的因素主要包括命令者的權威性、服從者的道德水平和人格特征、情境壓力。
促使個體產生服從的原因包括:一、命令者的合法權利。比如學生服從老師;病人服從醫生。老師、醫生具有合法權利。二、責任轉移。如果我們認為造成某種行為的責任不在自己,而是由命令者承擔主要責任時,就會發生責任轉移,使得人們產生服從而不考慮自己的行為后果。
二、題目練習
1.【單項選擇題】與別人騎單車競賽時,時速會很快,這是( )。
A.社會助長 B.社會刺激 C.社會墮化 D.利他行為
1.【答案】A。解析:社會助長是指他人在場,可以促進個人活動效率的提高。題干中別人在場騎單車速度更快,所以是社會助長。
2.【單項選擇題】在很多人“起哄”的時候,平時文雅的學生也會表現的粗魯無禮,這種現象是( )。
A.從眾 B.服從 C.屈從 D.去個性化
2.【答案】D。解析:如果別人在場或與別人一起活動,造成了活動效率或行為效率的下降,就稱為社會干擾或社會抑制,即社會阻抑。故選擇D。社會助長或社會促進,是指他人在場,可以促進個人活動效率的提高。從眾是指群體成員在真實的或想象的群體壓力下其行為或信念上的改變,及其伴隨的行為方式。去個體化是指群眾中的個人,有時會失去對自己行為的責任感,而覺得責任該由大家負,從而使自我控制系統的作用減弱或消失。故本題選擇D項。
3.【多項選擇題】下列情境中比較容易發生從眾現象的有( )
A.個體感受到群體成員個個能干,自己卻無法勝任時
B.群體至少有三個成員,且他們的反應不一致時
C.個人的反應將會被大眾所知道時
D.群體極具吸引力并有高度凝聚力時
3.【答案】ACD。解析:容易發生從眾現象的有:(1)判斷作業的難度較高,所呈現的刺激模糊不清時,個體順從社會壓力的傾向就越高;(2)群體極具吸引力并有高度的凝聚力時,個體較容易表現從眾行為;(3)個體感受到群體成員個個能干,自己卻無法勝任時,較容易表現從眾行為。(4)個人的反應將會被群體大眾所知道時,個體較容易表現從眾行為;(5)群體至少具有三個成員,并且他們的反應是一致的時候,成員較容易從眾;(6)在鼓勵遵從社會準則的文化背景下,個體較容易從眾。所以答案為ACD。解析:社會助長是指他人在場,可以促進個人活動效率的提高。題干中別人在場騎單車速度更快,所以是社會助長。
注:本文章用于訪問者個人學習,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
搜索
微信:中公教師考試
中公教師官方微信
微信:中公教師資格考試
共享信息全面備考
中公教師題庫
隨時隨在線做題
視頻號:中公教師考試+
碎片時間也能學習
本欄目為您提供社會心理中關于群體對個人的影響_中公教師網 ,更多社會心理中關于群體對個人的影響_中公教師網相關內容,請關注中公教師考試網